下一篇:没有了
预制菜标准进一步完善。日前,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教育部、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内容聚焦预制菜范围、标准体系建设、食品安全监管和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4个方面,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范围,对预制菜原辅料、预加工工艺、贮运销售要求、食用方式、产品范围等进行了界定。
作为新兴产业,近年来预制菜行业快速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5165亿元,同比增长23.1%,预计到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720亿元。任何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都离不开规则和监管的保驾护航。而预制菜产业的发展质量,一端关系到乡村振兴和食品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一端也与食品安全和民众幸福感息息相关,更加需要完善的标准体系来为规范发展划定航道。在此背景下,这次通知的出台可谓正当其时,契合了行业和消费者的共同期待。
近年来,预制菜产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确实已遇到一些现实问题,亟需从规则和监管层面加以解答。比如,到底什么是预制菜?它在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中到底要遵循怎样的标准?消费者在餐厅消费时,商家是否有必要对预制菜进行告知?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影响到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程度,实际上也成为预制菜产业发展中的现实“烦恼”。而这次通知,针对这些现实问题都予以了精准解答,具有相当的现实针对性。
如备受关注的一点是,通知明确预制菜“不添加防腐剂”,这顺应了消费者的普遍期待,也为相关生产商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通知要求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这也切中了时下预制菜消费中的一大“痛点”问题。此外,通知强调,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结合食品原料、工艺等因素对预制菜实施分类许可,严格许可审查和现场核查,严把预制菜生产许可关口。这意味着对预制菜的市场监管要进一步加密,同时也将提高预制菜行业的准入门槛,有助于从源头降低行业发展的泡沫和风险。
当然,通知还就预制菜的安全和质量标准制定问题进行了明确回应,强调要研究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预制菜质量标准。如统筹制定严谨、统一的覆盖预制菜生产加工、冷藏冷冻和冷链物流等环节的标准,明确规范预制菜食品安全要求;推动研制预制菜术语、产品分类等质量标准,加强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衔接。这意味着预制菜产业即将进入“标准化”“规范化”时代。
总体上来看,通知是对预制菜产业发展中所暴露出的种种现实问题和社会关切进行的及时、权威回应,体现的是监管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它不仅将更好保障消费者权益,也将为预制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制度红利。一方面,预制菜相关概念、标准等的厘清和完善,实际上是给市场主体明确了预期,为市场长远发展和公平竞争提供了“准心”;另一方面,通知也强调要统筹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就包括积极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如支持地方推进预制菜产业集聚区建设,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提高集约化规模化效应;鼓励相关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推进预制菜品牌培育,发挥规模企业示范引领作用等。这些都将强化行业和市场主体的发展信心。
无规矩不成方圆。随着概念、质量和安全标准、监管体系等的进一步完善,预制菜产业必将进入一个规范发展的新阶段,从而为更好满足消费者对于食品的多元化需求,以及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