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新闻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必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立足于这一基本国情,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就必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消费领域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规模持续扩大,居民消费水平快速提升,消费结构优化调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后疫情时代,中国消费势能的回升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无论是商品消费还是服务贸易,中国都将成为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区域。但不可否认的是消费高质量发展仍面临多重因素的制约。就业和收入预期转弱降低居民消费的信心,利润分化和消费分层导致边际消费下降,优质供给不足和消费环境影响消费需求释放,多地散发疫情冲击线下消费。
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将不断凸显,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将进一步巩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过去靠国际市场高度消费的外循环来拉动中国经济的格局将逐步转变为由我国自身超大规模市场的多层次、多样化消费牵引内循环、促进双循环的新格局。因此,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突出,是新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通过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提高商品流通效率,畅通供需对接,降低交易成本;通过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形成高效的国内市场环境;通过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特别是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提升商品和服务供给质量。
一、以高效国内循环夯实消费高质量发展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高质量的现代流通体系与畅通经济循环高度关联、一脉相承,高质量的现代流通体系可以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畅通国内大循环,激活国内即期消费,创造未来消费,开发潜在消费,充分满足居民的消费意愿,助力供需循环畅通,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为此,必须推动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支持流通企业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协调互动、资源整合,打通并连接不同区域、产业政策间的堵点和断点。加快流通设施智能化建设和升级改造,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形成更多商贸流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充分释放国内市场消费潜力。引导流通企业深入挖掘生产端与需求端潜力,构建反应迅速、高效协同的数字化、绿色化供应链体系,高效对接供需两端,充分满足消费需求。
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内在要求。现代市场体系实现了企业自主经营,消费者自主选择,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通过更好发挥市场流通的作用,扩大市场交易规模,提升消费总量。通过市场竞争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带动消费升级。为此,必须强化有效市场竞争的基础性作用,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把由市场承担的功能完全交给市场,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为市场提供高质量、高附加值、创新性的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政府要努力创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发展和政策环境。保障国内市场主体良好发展,提高供给质量,满足内需。
二、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供消费高质量发展动能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开放的层次越来越深。服务业扩大开放作为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关键部分,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消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服务业在促进就业中作用明显,服务贸易增长和外国直接投资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先进服务企业的技术溢出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提升消费者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先进服务业进入带来的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既增加高端服务供给,促进我国内需市场结构升级,生产性服务创新发展又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为市场提供更加丰富和优质的产品。为此,必须以制度性开放为重点,着力打造优良营商环境。依托重点开放平台实施更高水平的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不断打造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开放平台,吸引国内外知名优质品牌落户,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重视在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消费服务水平和质量,提升居民生活消费幸福度。打造全球供应链枢纽,提升全球市场资源配置力。依托空港口岸和自贸试验区、保税区,畅通国际商品采购渠道,扩大中高端商品进口规模,实现商品贸易服务全链条协同。